UNI-T或许是因为新冠影响没能在日内瓦车展完成全球首发,于是在网络间传播得尤为热烈。说实话,这并不完全是因为长安的营销工作做得好,而是与之前数款“网红车”的特性一样——因为设计的出彩而“自带流量”。日前这款车已公布预售价。11.59万元的起价也少不了争议——当然有说高的,但也有说比预期低的。为什么会这样?这背后是否还隐含着更大的信息量呢?UNI-T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在官方的宣传中,UNI-T很概念、很未来,甚至很高级,所以也容易犯迷糊。就有点像看到吉利的icon一样,不知道它到底是如何定位的。先抛开那些概念。从开发基础来说,UNI-T可以视为长安CS55的跨界运动版。它与CS55共享平台,尺寸相当,但车身更低矮、更运动。Tips:CS55和CS75并非同平台产品。而UNI-T虽轴距与CS75一样,但它的平台基础却是CS55的。如果要类比的话,UNI-T与CS55之间的关系,有点类似于马自达CX-4与CX-5之间的关系,亦或者领克02与领克01之间的关系。这就是有人认为UNI-T价格太高的原因。按照这种定位,它应该比CS55便宜才对。而预售价显示,它的起步价可能就要赶上CS55PLUS的顶配价格了。但更多人,可能是觉得这个价格“还行”,甚至比预期的还要低。这是为什么呢?真的只是因为长安的“预热”工作做得好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注意,卡叔前面说的是“开发基础”,而并不认为UNI-T真的就仅仅只是CS55的跨界版。甚至,你可以认为它与CS55已没什么关联性——同等开发基础但定位不同的案例,应该是数不胜数的。那么,UNI-T的定位到底是怎样的?UNI-T可以视为长安产品研发方向的新尝试,而且有“高端化”的迹象长城的老魏很早以前发布WEY的时候表达过一种观点:自主品牌如不走高端就是死路一条。对此,卡叔深以为然。这两年的车市遇冷,就如同“退潮”一样。各路车企的命运,也应了巴菲特那句经典的投资名言——那些“裸泳”的,一个个都开始显形。今年的疫情,则更是让这种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——越是一线、越是品牌力强的,越是能抗击打;相反简单靠低价取胜的厂商和产品受影响越大。长安这个曾经在“自主一哥”的位置上昙花一现过的厂商,当然是要往前者上靠。而在这个逆水行舟的大环境中,如果不实时保持研发上的创新和“向上”的努力,则迟早会沦为后者。UNI-T,则可以看作是长安近几年“努力”交出的答卷——它不仅体现了长安新品研发的方向,而且体现了长安进一步“高端化”的思路。既如此,第一章节里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——UNI-T自然不能简单看作CS55的跨界运动版。它更像是长安下一代产品的排头兵,甚至是长安高端化的排头兵。当然,从UNI-T的创意来看,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长安新品研发的一个新尝试,有点类似于吉利打造icon。UNI-T设计的意义还可以“拔得更高”到底该如何评价UNI-T的设计?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给出“肯定”的答案。虽然看上去并不主流,但认为UNI-T“丑”的几乎没有。相反,它有点“万人迷”的感觉——这个效果,比之前吉利推出icon还要好。而卡叔在这里,则愿意给它拔到一个更高的高度。先从长安自身说。长安在设计上的突破,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。早年间的逸动算是第一次突破——在此之前的长安车,都属于设计中的失败作品。第二次突破则是CS75PLUS——刚发布的时候,其惊艳应该让全行业都有震动。而此次UNI-T,则很有可能视为其设计上的第三次突破。与CS75PLUS在细节上“用力过猛”,UNI-T的“用力过猛”是全方位的。看看UNI-T的整车轮廓、线条,不仅之前的长安车上没有,其他品牌也不多见。然后放大到整个自主品牌的设计,其实也与长安的成长同步。早期,大家都度过了模仿、难看的阶段。然后以第一代CS75、博越、荣威RX5等车型为代表,显示出自主品牌在设计上不仅可以全原创,而且可以完全不逊于合资车。而目前则感觉进入第三阶段。像UNI-T、icon这些车,在设计上的创新度,已经超过了很多海外厂商。与此同时,UNI-T的设计思路又与icon截然不同,显现出“百家争鸣”的状况,这更是值得肯定甚至振奋的——中国汽车在设计层面,确实是已经“弯道超车”了。长安的策略:未来概念与高素质内在并行从风格上看,UNI-T更类似马自达CX-4、丰田C-HR这类车。即选用低趴和肌肉感的线条来营造运动氛围和高级感。与此同时,在后排处理上,它又要比这两款合资车做得好——相比CX-4、C-HR后排的“凑合都够呛”,UNI-T的后排是正经可以满足日常家用的。在家族元素上,UNI-T的前脸让卡叔忍不住想起了漫威动画里的人物。别误会,这绝非贬义。它的分体式大灯,个人感觉也是目前已上市车型里处理得最好的——既有未来感,又丝毫不另类。事实上从整车主推的方向来说,虽然它依然是燃油车,却有着比一些新势力纯电车还要显得“未来感”(这又与icon给人的感觉相似)。不光是设计,在技术应用上,UNI-T也是在紧贴这一主题。例如它的L3智能驾驶。虽然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,虽然还有法规等种种问题,但这至少属于“世界前沿”了。而且是出现在传统厂商、燃油车领域,显得尤为可贵。还有大横屏、车机的应用等等,这些就不赘述了。提一点三大件层面的东西。UNI-T配备的,是蓝鲸版的1.5T。长安的这个蓝鲸,也有点“自带流量”的感觉——厂商的宣传是不少,但大家之所以总是